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全媒+丨创新、绿色、协作——聆听来自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声音
首页> 国际频道> 国际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创新、绿色、协作——聆听来自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声音

来源:新华网2023-06-29 20:49

  新华社天津6月29日电(记者邵香云 白佳丽刘惟真)时隔四年在中国重启、时隔五年再回天津,27日启幕、为期三天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共话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盛会上,创新、绿色、协作三个“关键词”,给处于变局中的世界经济发展以启迪。

  创新,驱动科技照进新场景

  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个个创新“点子”正在渤海湾畔的津沽大地“落地”。走进论坛上的天开高教科创园陈列区,抑郁症智能诊断机器人、金属毛细管、智能汽车信号接收装置部件等高科技产品悉数陈列,吸引着与会嘉宾驻足。

  6月28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拍摄的“2040年的生活”对话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负责讲解的张海霞站在展台前,为大家详细讲述着前沿科技场景。“戴上‘脑电波帽’、坐在电脑屏幕前方,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就可以仅凭意念,操纵身旁的多脑协控智能机械臂,写出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福’字。科幻电影中,通过意念控制‘分身’的情节,已经走进现实。”

  “创新和现代化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波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中心创始主任傅晓岚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数字技术革命将为这场变革提供巨大潜力,不仅创造了新就业机会、催生了新产业,还带来了巨大的效率收益。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迸发的智慧,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还要多久,人工智能会影响医疗领域?”在“医疗系统的未来”分论坛上,主持人问道。

  “改变已经发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任明辉回答,人工智能已经在辅助加速医疗诊断,并且显示出其有效性。目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的医疗服务系统切实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让服务深入千家万户;而最大化地利用人工智能是破解手段之一。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认为,我们正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这一有效的工具加快药物发现的过程,同时试图通过人工智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慢性疾病。“创新是医药企业的驱动力,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正在不断增加。”

  绿色,赋能产业迈入新赛道

  低碳环保是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另一个热点话题。“通力合作:促进能源转型”“如何改善碳市场”“氢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梳理今年论坛的议题,就能一窥其热度。

  与会者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参加“通力合作,促进能源转型”对话会。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受邀参会的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李鹏程说,蒙牛从饲料成分、牛群结构、粪便管理、能源提效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仅2022年就实现减碳18万吨;还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了9700多万株各类树木。同时,蒙牛已拥有2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参会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霍尼韦尔尤其看好中国“双碳”目标推动相关行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在高质量发展目标驱动下,中国经济正迈向数字化和绿色化,这将为各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此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世界经济论坛在其发起的“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中与中国开展了良好合作。

  更多的绿色场景在不同领域逐步铺开。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的二楼,天津港集团展出的微缩版“智慧零碳”码头吸引了不少中外参会者的目光。智慧运转的自动化岸桥、往来穿梭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迎风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智慧零碳”码头采用传统集装箱码头的顺岸式设计,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比上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能耗降低了17%。

  与会者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参观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模型展示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论坛举办地天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楼体中,也融入了低碳环保元素。从空中俯瞰,852块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充电站充分利用屋顶、车棚等空间资源,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建成“光储充换”清洁系统和绿色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对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控制。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津门湖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匙航说,投运以来,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完成发电71.38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7116吨。

  协作,助力发展实现新飞跃

  作为触摸中国经济脉动、增强对华沟通合作的良好平台之一,本届夏季达沃斯吸引了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在与会嘉宾看来,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与会者准备走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过去几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特别希望通过世界经济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大家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来深化合作,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共同为全球经济增长作贡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说,国家电网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10个国家投资建设运营13个能源网项目,开展跨国输电,同时也在持续推进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国家电网注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全球伙伴分享经验、与同行交流技术,为所在国的电力供应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很大动力。

  在华企业也在开放之中不断发展。自1996年投资1000万美元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至今,成立于1899年的世界知名制造商德国弗兰德集团已多次在天津增资。

  “1996年时企业只有几十名员工和一间小厂房,大家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探索。”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勾建辉感慨道,“二十多年后,这里的员工规模已扩大到几千人,一排排厂房将场地填得满满当当。”

  入驻中国以来,这家百年德企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日趋完善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感受颇深。“中国整个工业技术层级在上升,产品需求‘向上转移’,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勾建辉说。

  数据传递出信心。截至去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69家在天津投资;2022年天津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0.4%,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与会人士表示,要加强对话、弥合分歧、增进共识,共同引领经济迈向更加普惠、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未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